江苏省苏州市文征明实验学 校 |
||
| 【案例介绍】
大型档案库房中,密集架的排列需兼顾空间利用率、档案存取效率、安全规范三大核心目标,同时满足档案管理流程的实操性 一、大型档案库房密集架排列原则 密集架的排列需结合库房建筑结构(如承重墙、门窗、通风口位置)、档案分类体系(如年度、类别、保管期限)及作业动线,核心遵循 6 大原则: 1. 贴合建筑结构,规避安全隐患 密集架需沿承重墙或承重梁方向排列,避免直接压在非承重区域,防止柜体变形或建筑结构受损; 远离库房门窗、通风口、暖气 / 空调出风口,防止外部潮湿、灰尘、阳光直射进入架体,同时避免开关门时气流对架体稳定性的影响; 架体与墙面、柱体保留10-15cm 间隙,便于墙体检修、防潮通风,且避免架体与建筑结构直接接触导致锈蚀(金属架体)。 2. 保障作业动线,提升存取效率 预留主通道(宽度≥1.2m) :连接库房出入口与密集架区域核心位置,供工作人员、档案转运车(如手推车、叉车)通行,确保搬运档案时无阻碍; 预留副通道(宽度≥0.8m) :位于密集架列与列之间(手动 / 电动架体的操作通道),满足单人存取档案时的转身、取放动作,避免通道过窄导致操作不便; 按档案使用频率分区排列:常用档案(如近 3 年、高频查阅的业务档案)对应的密集架区域,靠近主通道或出入口;不常用档案(如保管期限 10 年以上、历史档案)的架体可布置在库房内侧,减少对常用区域动线的干扰。 3. 匹配档案分类,便于管理溯源 按档案分类体系对应排列:若档案按 “年度 - 类别 - 保管期限” 分类,密集架可按 “年度分区→类别分列→保管期限分层” 的逻辑排列,例如 “2020 年度行政类永 久档案” 对应固定列架,避免跨区域查找; 架体标识与分类体系同步:每列密集架外侧标注清晰的 “区域代码 + 列号 + 档案类别”(如 “东区 - A03 列 - 工程合同档案”),层板标注 “保管期限 / 年度”,确保工作人员快 速定位档案位置。 4. 兼顾设备协同,适配智慧管理 若为智能密集架(带电动驱动、扫码定位、温湿度感应功能),排列时需预留设备安装空间:列与列之间预留电机接线、传感器布线的隐蔽通道;架体顶部保留≥30cm 空间,便于安装库房温湿度总控传感器、监控摄像头; 与档案消毒设备、转运设备匹配:靠近消毒室的密集架,需预留消毒后档案的临时存放通道;与智能档案柜(自动取件)相邻的区域,通道宽度需满足取件设备的移动需求。 5. 控制单区密度,降低维护难度 避免单一区域密集架 “过度集中”:建议每 20-30 列密集架划分为一个 “管理单元”,单元之间预留≥1.5m 的检修通道,便于架体轨道维护、电机故障维修(电动架体),同时减少局部温湿度异常对档案的影响; 架体高度与库房层高适配:若库房层高≥4.5m,可采用 “双层密集架”(上层手动存取、下层电动存取),但需确保顶部预留≥0.8m 的通风空间,避免顶层档案因闷热受潮。 6. 符合安全规范,预留应急空间 密集架排列需避开消防设施(如灭火器、消防栓、烟感报警器),确保消防设施周围无遮挡,且架体列数不超过 “每防火分区允许列数”(通常单个防火分区≤50 列,具体需符合《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》JGJ25-2010); 靠近库房应急出口的区域,不布置密集架或仅布置 “临时周转架体”,确保应急疏散通道(宽度≥1.4m)全程畅通,且架体标识中需标注 “应急疏散方向”。 |
||
|
||
